非典,都是,模式,的人,的是

提問: 西醫如何取代中醫的?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中醫治療慢性疑難病,可能在世界醫學上占有重要地位。關鍵是現在學習到中醫精髓的人不多。三位中醫界權威人士談中醫的前景! 鄧鐵濤: 20世紀我國文化學術界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與認識欠全面,認為要發揚中醫,必須用西醫的模式及理論去幫助中醫藥學。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中醫藥學無論醫、教、研,都借鑒西醫的模式,表現出來一個很強的傾向,就是把中醫導向西醫的評價體系和軌道當中。但由于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體系,西醫的模式給中醫藥學術帶來的束縛多于幫助,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今天應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西醫是微觀醫學,中醫是宏觀醫學,兩者都是科學。但現在大家只承認西方的科學模式才算科學,雖然中醫能治好西醫治不了的病,但是與該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學”。不知道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權主義? 所有的中醫都要溫習、鉆研、挖掘中醫的經典和文化精髓,這才是正確的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千萬別搞錯了,誤以為把中醫改造成西醫就以為是中醫的現代化。也不要以為把中藥打入美國市場就是現代化、國際化,錯了,我們發展中醫藥不是為了讓西方接受。這不僅涉及民族的自尊,應該搞清楚現代化不是目的,服務人群才是目的。首先應該為13億人口著想,保護好中國人的健康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 游向前: 據我了解,目前國外醫學界一般認為醫學分主流醫學和替補醫學兩種。在中國,西醫目前已經取得了主流醫學的地位。主流醫學之所以承認替補醫學的存在,是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減輕病痛、延長生命是很現實的需要。西醫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包打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在現有的人類與疾病斗爭的經驗中尋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而中醫把醫術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用哲學化的語言表述病癥,用理論指導治療過程,是替補醫學中最系統最悠久的一門方法,可以說是生命力最強的古老醫學。去年成功治療“非典”就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鄧鐵濤:“非典”是溫病的一種,而中醫治療溫病歷史悠久,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去年廣州中醫藥大學兩個附屬醫院以中醫為主治療“非典”,療效顯著。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絕大多數患者痊愈出院,沒有任何后遺癥。患者平均退熱時間2.97天,平均住院天數8.86天。 這些病例均用西醫方法確診為“非典”,用中醫藥治療后,再用西醫方法確認痊愈,均有嚴格的病案記錄。 我們國家重西輕中的現象嚴重,西醫有點小成績就宣傳,中醫有點成就,先說“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證實了,還要想方設方去否認。其實像出血熱之類比“非典”更厲害的病,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流行性出血熱,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周仲瑛研究組治療,中醫組的死亡率是1.11%,西醫組的死亡率則為5.08%。 劉立紅: 中醫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中醫院搞臨床,這家中醫院有一條明文規定,發熱病人用中醫治療,如果3日內不退燒,就一定要上西藥。為什么中醫院不規定用西藥退燒3天不退,必須上中藥呢?難道真正的中醫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嗎? 近10年來,中醫界提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臨床療效上不去?中醫理論已經形成2000多年,會不會因為理論落后所以不能為臨床提供有效指導呢?于是就有人提出中醫理論滯后于臨床的問題。我想問的是你真正弄通中醫理論沒有?把原因錯誤地歸結到理論落后上,那我們就會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后。問題并不出在理論上,而是出在我們的認識上。 在西醫里,理論和應用之間有一個龐大的技術中介,整個現代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都在為這個中介服務,這使得醫學理論的應用非常方便。而中醫沒有這個中介,完全靠醫生自己把握。在現代科學面前,精英是可以復制的。而中醫沒有這個方便,理論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還是零。中醫的落后就落后在這個環節上。中醫的現狀就出在我們自身對理論的領悟和運用技巧上面。這個理論不但適用以往,而且能夠解決21世紀的問題,非典就是一例。 《內經》將醫生分上工與下工,張仲景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現在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都是從已病的層次上去認識;我們采用的現代中醫教育路子,只是一條培養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確,由于自然科學的進步,在西醫里各種先進的科技應用速度很快,所以西醫診斷的技術進步很快,但其治療的進步比診斷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藥物的發現慢。西醫的藥物發明通常都是發現肌體或缺或多某種物質,然后化學合成近似物彌補,先在動物體上做實驗,然后在人體上試用,出現問題后再改進,或減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藥一開始就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實驗,有幾千年的實驗基礎。而西醫的發展歷史并不長,尤其是藥物治療史只有200多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中藥是安全的有效的。并不是說中藥就沒有副作用,但是中醫很早就認識到藥物的毒性,通過不同藥物的配伍和炮制過程減少毒性對人體的損害。國外時常發生根據中醫復方藥中的某一味藥物屬于有毒物質而禁止使用的情況,因為西醫根本沒有配伍用藥的概念。 鄧鐵濤: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有關部門也在用西藥的方法管理中藥。很好的藥在藥檢部門卻無法通過,比如牛黃安宮丸,讓昏迷了3個月的鳳凰衛視的記者劉海若蘇醒過來,但是因為里面含有重金屬,現在卻不能批準生產。 國外從動物到人的實驗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而我們卻要倒過來,原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在人身上的臨床實踐,現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過頭來讓“老鼠點頭”才能通過。 在早期我國從事藥審的人很多還是很有經驗的老中醫,當他們走向年邁,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后,新一輩的藥審人員大多接受的是西醫教育。脫離中醫藥理論和經驗來管理中藥,恐怕將來準許用的中藥會越來越少。 為什么大家會對中醫沒有信心,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改造中醫才能走向現代化。現在需要的是用臨床的療效和新科技結合來實現中醫現代化,需要很多“鐵桿中醫”,就是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臨床過硬,并且能夠治療疑難病癥的醫生。中醫藥在一片繁榮景象的后面,埋伏著后繼乏人乏術的衰亡危機! 劉立紅:現在有幾個能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會報考中醫學院?我看沒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所謂的現代中醫教育,其實是模仿了西醫的一種教育。分科越來越細,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多,但教學質量如何呢?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學生請我在實習前做講座,題目就是《如何學好中醫》。為什么呢?因為學了4年還是不清楚用什么去對付實習。 我們提倡科研、提倡現代中醫教育,完全是在用現代科學的篩孔對中醫進行過濾,濾去的都是中醫的精華。當前中醫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于教育傳承上出了問題。現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師,卻沒有師父。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師傳”。這門學問沒有現代科學的通透性,特別在技術應用上并不通過技術中介來實現,而必須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言傳身教。 至于實驗,《黃帝內經》里面,我們并沒有看到黃帝問岐伯,你的陰陽理論是怎么發現的?是不是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的?中醫確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運用人體之外的東西進行的外證實驗,但是在傳統文化里存在著細微精深的內證實驗。正是內證實驗和理性思考的結合,才構建了中醫理論。經絡、穴位這些東西光憑思考你能思考出來嗎? 現在中醫界有一個可怕的怪現象,就是對中醫經典的教育在逐步減弱。大多數中醫院校都已將經典改成選修課。一個支持經典選修的依據就是搞民意調查,許多人認為經典意義不大,打了“×”。你認為經典沒什么,恰恰說明你在經典中沒有學到東西。只允許中醫搞現代化,不允許中醫搞傳統化,我看這個中醫很快就會完蛋。 游向前:對于中醫藥的現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態度。 藥廠為了便于制造、銷售,希望開發更多的片劑等方便服用的藥品,傾向于簡化配方;研究機構可能希望盡快搞清中藥的藥理,用西醫的科學標準解釋清楚中藥的療效;而很多中醫院都愿意配置更多的現代科技儀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么病都能治,什么手術都能做。 這3個方面都屬于中醫現代化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核心部分。中醫現代化應該在保留中醫本質的同時滿足人們的現代需求。提高治療的重復性、可測性、方便性,也應該是中醫現代化的目標。 鄧鐵濤:中醫院的出路在于有沒有高水平的中醫人才。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才是當務之急,轉向是沒有出路的。把全國的中醫院都變成二流的西醫院,對中國對世界的衛生事業有什么幫助呢? 解放前我國有40~50萬的中醫,如今這個數字沒有增加,而西醫卻從不到3萬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萬。從大學來看,西醫大學有多少?中醫又有多少?拿廣東講,現在只有一所中醫藥大學,其他都是西醫大學。以前有實實在在的師徒班,現在這種關系反而是不被承認了,也就根本沒有了這種師徒教育制度,喪失了一種最有價值的中醫傳承。 美國的醫療費用1996年達到1035.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以上。西方這樣的醫療模式,以中國的人口規模能承受得了嗎?中國要解決人人有醫療保健的權利,我認為非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ela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